1、吴读音:[wú]部首:口五笔:KGDU释义: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一般认为是大声说话,喧哗。
2、由大声说话义引申为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作为古国名的“吴”,地处中国东南部,因此又泛指中国东南一带为吴地。
4、金文中用为国名、地名或人名。
5、说文解字【卷十】【夨部】五乎切(wú)姓①也。
6、亦郡②也。
7、一曰吴,大言也。
8、从夨、口。
9、?,古文如此。
10、【注释】①姓:《姓解·口部》:“周太伯始封於吴,因以命氏姓。
11、”②郡:东汉时江苏省为吴郡地。
12、说文解字注大言也。
13、大言之上,各本有“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八字,乃妄人所增。
14、今删正。
15、检《韵会》本正如是。
16、《周颂·丝衣》、《鲁颂·泮水》皆曰“不吴”。
17、传笺皆云:“吴,哗也。
18、”言部曰:“哗者,讙也。
19、”然则大言即谓哗也。
20、孔冲远《诗正义》作“不娱”。
21、《史记·孝武本纪》作不虞,皆叚借字。
22、大言者,吴字之本义也。
23、引伸之为凡大之偁。
24、《方言》曰:“吴,大也。
25、”《九章》:“齐吴榜以击汏。
26、”王注:“齐举大櫂。
27、”从夨口。
28、大言非正理也,故从夨口。
29、五乎切,五部。
30、何承天改“吴”作“㕦”,音胡化反,其缪甚矣。
31、?,古文如此。
32、从口大。
33、广韵五乎切,平模疑 ‖吴声鱼部(wú)吴,吴越。
34、又姓,本自太伯之后,始封於吴,因以命氏,后季札避国,子孙家于鲁卫之间,今望在濮阳。
35、读音:[wú]部首:口五笔:KGDU释义:吴 [Wú]〈名〉吴国 。
36、公元222—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
37、如:吴越(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
38、借指仇人);吴歈(吴地的歌声);吴牛见月(吴地的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喘息起来);吴越气脉(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吴头楚尾(指吴楚之间的地区)吴 [wú]〈动〉(会意。
39、从口,从矢。
40、矢( zè),象头的动作。
41、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
42、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43、——《诗·周颂·丝衣》。
44、传:“吴,哗也。
45、”〈形〉〈方〉∶大 。
46、如:吴魁(大而平的盾);吴榜(大棹,划船工具。
47、亦指船)组词东吴吴语吴锦吴札吴魁吴闉吴趋吴石吴剑吴回吴牛吴声阿吴吴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