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人便也难免会淌出汗来;而关于流汗这件事情,其实远非今人想的那么简单,正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也就是说,这汗液的产生,正是我们体内阳气同体内阴液、精血所结合而产生的。
这点在《养生论》中便早有明说,发汗其实并非发的只是液体,而是人在秋季、冬季和春季中所积累起的废气,所谓“夏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实,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资料图片)
再者关于流汗,如《遵生八笺》中也说:“夏季内,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阴气,故不宜针灸,惟宜发汗。”可虽说“惟宜发汗”但如果在这发汗的过程中出错了“汗”,那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人会出的这7种不同类型的汗。
这人如果健康,那么他所发的汗就不会仅局限于一处地方,也就是不会出现这里多,那里少的问题;而且这所发的汗不会是像那种突发式的,而是有一个排汗环节和相应的排汗时间。
此外,这健康汗在色泽上大多以无色或者淡黄为主,且仔细去分辨气味的话,也不会闻到较浓或恶臭的味道。
除了健康汗这一大类外,其余的汗则基本都带有“失衡”的性质,而之所以汗液的性质会出现失衡,古人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衡或者腠理不固所导致的,且一旦这人出现了阴阳失衡、腠理不固的话,这汗液的流法也会相较于健康汗来说显得不那么健康。
说起这失衡汗,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自流汗”,这个“自流汗”也叫自汗,顾名思义就是不自觉便会流出的汗,这种汗一般不受天气和温度的影响,但通常来讲却受昼夜的影响很大,通常表现为白天多而晚上少。
关于这种汗的成因,古人认为是因为人体质阳虚,而阳气无法自卫身体所产生的。因此,如果你出现了这种自汗的现象,那么在饮食上就得切记勿要多食辛辣、发汗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
另外在调养上,最好多去做些能补养阳气的动作,比如说平时有空的时候,多艾灸神阙穴、大椎穴、中脘穴生发阳气,或者有机会就趁着正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就去多晒晒太阳。
其次,在这个失衡汗中,“盗汗”自然是不得不讲的,这盗汗一般常发生于阴虚体质的人身上,因为出现时间常在晚上或者睡眠的时候,故而又名“夜盗汗”,此外这经常出现盗汗的人身上,还会出现烦热、口渴、易上火、睡眠质量低的问题。
因为盗汗多出现于阴虚体质人身上的缘故,所以在饮食上就得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以免出现阴虚更虚的问题,因此对于常出现盗汗的人来说,最好在饮食上多去食用一些能滋阴敛气的食物,比如银耳、莲子等。
若近来气温起伏不定而你盗汗加重的话,那么建议可以多去药店开些能滋阴敛气的酸枣仁来煮着喝,酸枣仁补肝血,宁心安神,敛汗生津,非常适合睡不着觉,惊悸多梦,体虚多汗的朋友。
艾灸取穴:气海穴、关元穴、复溜穴
关于头面汗,这个头面汗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体里虚表实所引起的,且这个里虚表实的出现往往和人暴饮暴食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古人看来,之所以人会出现头面汗,很大概率是由积食所引起的。
此外常流头面汗的人,他们往往还会出现四肢无力、胃胀不适和湿热脾虚的问题,因此如果你常流头面汗的话,最好在吃饭的时候,每餐只吃七分饱即可停下,另外在口味上,最好忌辛辣与油腻。
艾灸取穴:解溪穴、合谷穴、足三里穴
如果你手足经常潮湿多汗,那么大概率就是由脾胃湿蒸所引起的,这脾胃一旦受了湿气,那么就会使手足胖大,四肢渐沉;另外这手足一胖,往往心血就会多灌入其中,进而造成手足心热而使阴血虚弱的问题。
故而在饮食上,我们就得多注意注意补脾和祛湿的工作,同时还得尽量避免油腻和寒凉的饮食。
艾灸取穴:涌泉穴、关元穴、足三里穴
看到这胸口汗,很多人都会以为这胸口汗多和运动过多有关,其实不然,这胸口汗的主要发汗人群一般以脑力工作者为主,因为工作过度用脑的关系,所以这发胸口汗的人他们往往会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多梦难眠的问题。
因此如果想要改善胸口多出汗的问题,那么在饮食上就得少吃些消化的食物,另外在生活上,最好做到不熬夜,并且养出坚持适当的运动的习惯。
艾灸取穴:巨阙穴、膻中穴、阴郄穴
下体汗,通常指的是私处汗,私处发汗往往和肾阳虚弱、肝胆湿热相关,此外私处汗不仅包括私处,同样的腋汗也在其中。
另外在饮食上,下体发汗者最好保持清淡的饮食,同时得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另外下体发汗,还和身体积脏已久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脏不指什么,仅指身体所积累的垃圾。
具体来说,这些垃圾最容易藏在哪里呢?仔细看,我们的褶皱处,都在可以折叠的地方,两肘窝,两腋窝,两髀,两膝窝,而这八个地方,因为平时常常是折叠的状态,所以气血在运行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便容易变慢,进而垃圾也会积累地多起来。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拍打八虚来解决。
拍打八虚很简单,用空心掌或空拳,由轻至重,每处拍36下。给这里一个气血的震动,推动着气血行走的更快,帮助身体排走邪气。
八虚对应着不同的邪气,如果你有对应的问题,可以着重多拍。其中拍打肘窝,有助于排出心肺的火气和毒素。这时候,可以着重拍打两侧肘窝,分别连续拍打5~10分钟。手掌放松,有力且有节奏地一下一下地拍。
每天到了要拍的时候,只需要垫着一块毛巾,用拍打板拍打即可。拍打的时候,记得要尽量集中着力,这样让力道都渗透下去,这皮肤表面反而就没有那么的疼。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